經典不修復,而是重述:AtMa 的再生設計哲學 - J39 椅
在 2025 年米蘭設計週上,「再生設計」(Upcycling)成為當代設計的焦點,許多設計師與品牌不再單純追求華麗或完美,而是思考材料、工藝與社會之間的連結。來自東京的創意工作室 AtMa 帶來的作品「J39.5」,不只是家具家飾的再利用,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提案。它提醒我們:設計,不僅是空間規劃或家具家飾的搭配,而是一次關於物件尊嚴、文化記憶與詩意重生的深刻思考。
|設計哲學重構經典:不修復,而是賦予新敘事
AtMa 在拾荒中發現一張受損的丹麥經典椅 J39——椅背裂開,還缺了一隻椅腳。這張由 Børge Mogensen 為 FDB Møbler 設計的「國民椅」,原本是對功能美學的讚頌:堅實的木質框架搭配手編紙繩座面,既適合鄉村,也能進入城市畫廊。然而 AtMa 沒有選擇單純修復或復刻,而是保留完好的結構,重新組合出全新型態,命名為「J39.5」。「.5」象徵的不是半成品,而是一種視角的轉換,讓經典設計擁有新的生命故事。這種做法讓人看見設計如何超越時間,轉化為一種文化敘事。
|再生設計的生命力:材質與工藝的二度詮釋
在「J39.5」系列中,有些作品將椅腳轉化為坐面,有些則將破損木材研磨成紙漿,再扭織成新的紙繩。AtMa 強調「不額外添加」的原則,僅以重新配置或組合來完成作品。這種方法不是單純的修補,而是一種以過程為核心的再創作。 這樣的再生設計展現了材質的延續力與工藝的韌性。在空間軟裝設計與商業陳列的應用中,這種設計語言不僅延伸了物件的使用價值,更引導人們重新思考家具家飾與居家佈置的可能性。




|不完美的美學:生活空間如何實踐詩意重生?
在一個迷戀嶄新與完美的時代,「J39.5」的價值正在於它的不完美。裂痕、缺口、改造後的痕跡,反而讓椅子有了更深的詩意。AtMa 認為,設計的美不應只停留在表面,而是蘊含著生活的時間感與物件的尊嚴。 這樣的態度同樣能應用於居家佈置:當我們在空間中留下自然的磨耗與歲月的痕跡,不是缺陷,而是日常的詩意。軟裝設計因此不只是美化,而是透過再生與重構,讓生活空間成為能夠「呼吸」的場域。
|滋養生活的設計態度:選一件有溫度的再生家具


「J39.5」所傳達的,是一種溫度感。它提醒我們在挑選家具家飾時,不必只追求全新的無瑕,而可以選擇承載故事、經歷再生的物件。這不只是永續性的實踐,更是一種生活哲學:每一件家具,都是陪伴我們的日記。 在空間規劃與居家佈置的過程中,選擇一件有溫度的再生家具,等同於為生活留下一個細緻的註腳,既能滋養日常,也能成為我們與世界對話的方式。
( photos via Shunsuke Watanabe )
延伸閱讀:蘊藏真誠心意的木工家飾,傳承日本精湛工藝與現代設計的精神-KOYORI
延伸閱讀:OYOY LIVING DESIGN 丹麥家具飾品品牌,簡約、淡雅、療癒
DO UP 軟裝設計公司 致力於將軟裝設計美學帶入空間中。
提供專業價值的軟裝設計服務,藉由具有設計感的訂製家具家飾品,佈置出有質感與功能兼具的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