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「軟裝設計」成為購屋族最愛的居住解方?一篇看懂居家軟裝新裝修方式
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?看到雜誌上的漂亮居家空間,心想「如果我的家也能這樣該有多好?」但在面對昂貴的裝潢預算、繁雜的工程時,又不禁打了退堂鼓。
不過,近年來一股新的趨勢正在崛起,那就是「軟裝設計」。它不只是一種佈置風格,更代表了現代人對居住空間的全新想像。
軟裝到底是什麼?它為什麼會成為購屋族買房、租屋都關注的熱門話題?讓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。
解鎖「空間軟裝設計」:龐大的租屋與小資族市場
「軟裝就是利用可移動的家具、家飾品,以及簡易的輕裝修改變空間感。」
為什麼這種模式能催生龐大商機?因為它完美解決了三大族群的痛點:購屋族限貸令、租屋族和小資族。
傳統裝潢動輒數十萬甚至百萬,對於租屋族來說,根本不可能在非自己的房產上投入這麼多。而軟裝只透過窗簾、沙發、燈具、地毯等,就能輕鬆改變氛圍,既能住得舒服漂亮,又不必擔心搬家後心血白費。
數據也證實了這個軟裝設計的存在原因:
- 根據202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,台北市的出租物件佔總住戶的13.8%,這個比例在六都中居高不下。
- 另一份內政部報告更指出,在2018年,台北市無自有住宅者中,有48.2%的人是透過租賃方式居住。
- 不僅如此,光是2023年底,台北市接受租金補貼的租約數就高達7.6萬件,這反映出龐大的租屋人口需求。
這群龐大的租屋人口,就是空間軟裝設計慢慢取代室內設計最直接、也最有力道的解決方式。
告別「一裝到底」:為什麼現代人更愛彈性?
「以前談設計大家都想到裝潢硬體,現在軟裝越來越重要。」
.jpg)
After
.jpg)
Before
硬體裝潢一做就是十幾年,但現代人的生活充滿了彈性、快速與可變動性。這尤其體現在年輕人的購屋決策上。
受到高房價影響,越來越多年輕人採取「先求有再求好」的策略,也就是先購買總價較低的小坪數住宅(俗稱「小宅」)作為第一間房。這不僅能利用「新青安貸款」等政策減輕壓力,也為未來換屋預留了空間。
當你計劃著未來可能會換房或搬家時,還會願意砸大錢做固定式的系統櫃或木作嗎?答案顯然是「不一定」。
因此,軟裝提供了完美的解決方案:
- 隨時調整: 隨著家庭成員增加、生活習慣改變,軟裝能隨時調整與替換,不用重新打掉重來。
- 節省預算: 相較於硬體裝潢,軟裝的投入成本更低,卻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。
這種生活方式與購屋策略的轉變,讓軟裝成為比硬體裝潢更符合現代人需求的設計模式。
總結
看來,軟裝不只是佈置漂亮,它背後有龐大的市場與深厚的專業。
隨著居住型態從「一屋住到底」轉為「彈性移動」,軟裝師的角色也將越來越受到重視。如果你正在規劃你的家,不妨參考看看過往DOUP的案例,如何從1000多萬的硬體裝修,用200多萬達成空間規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