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是否都有看過「粗獷派建築師」這部電影呢?甚麼又是所謂的粗獷主義呢?今天就跟著DO UP一起來認識這個對許多建築師與軟裝師造成重大影響的設計思維吧!
|粗獷主義的誕生:野性美學背後的歷史脈絡
粗獷主義(Brutalism)誕生於 1950 年代的戰後歐洲。彼時,城市從廢墟中重建,建築師需要以低成本、大規模的方式提供住房與公共設施。在現代主義轉型的背景下,粗獷主義推崇「真實的材料」與「直接的結構表達」,以裸露混凝土、簡潔幾何形體回應功能需求與時代精神。英國皇家建築學會對粗獷建築的定義,著重於非比尋常或巨大的形體(massive form)、如實呈現的材料表面(as found material)、以及結構的直接展現(expression of structure)。雖然早年常被視為「醜陋的水泥巨獸」,但隨著建築史觀的轉變,粗獷主義逐漸被重新理解,並在全球多地展開保存與復興行動,如「SOS Brutalism」計畫與各地展覽,讓曾被忽略的混凝土地標再次被看見。
|銀幕下的建築敘事:電影如何喚醒粗獷建築的情感力量
在電影《粗獷派建築師》中,以建築的「粗獷」作為隱喻,映照人性的複雜與矛盾。片中匈牙利建築師托特,並非以典型粗獷派形象出現,而是歷經頹敗與掙扎,隨著生活轉好,外表與氣質也隨之轉變。電影更聚焦於「建築師」本身——在權力、資源與理想間拉扯,建築成為情感與道德的折射。這種沉靜與堅定的空間語言,讓我們想起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曾說,混凝土能承載多樣的表情,既可如柯比意的拉圖雷特修道院般粗獷有力,也能如路易斯·康的金貝爾美術館般端正莊嚴。銀幕上的粗獷建築,不僅承載功能,更映照人的情感掙扎,展現風格內在的溫柔。
|粗獷風格的生活延伸:以軟裝再現材質與情緒
粗獷主義如今不僅存在於建築外觀,也能延伸至居家佈置與商業空間陳列美學。在空間規劃中,可以透過軟裝設計來呼應它的精神,比如選擇無光澤、帶有做舊痕跡的金屬燈具,或者造型線條極簡的家具,讓結構感在室內延續,以及帶有粗糙紋理的布料或自然質感的皮革,延伸混凝土的真實與重量,再以灰、黑、土褐等沉穩的中性色調覆蓋空間,使氛圍靜謐而內斂。這些看似低調的細節,讓粗獷風格在日常生活中變得平易近人,不再只是遙遠的城市地標,而成為可以被觸摸、被使用、並與日常節奏共鳴的情感場域。
|新時代的粗獷建築:保存、再利用與設計的未來思辨
近年,粗獷建築的保存與再利用成為國際間的關注焦點。新作如秘魯利馬工程技術大學(UTEC Lima),以「人造懸崖」為概念的垂直校園,以及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蘇瑞福學生中心以紅磚幾何形構成的外觀,都顯示粗獷精神的延續與變奏。這些案例證明,粗獷主義不必被束縛於單一時代風格,它可以是新/後粗獷的混合體,也可以借題發揮,融入當代的永續與美學思維。從被誤解、被忽略,到被保存、被再造,粗獷建築的故事,也是我們重新審視功能、材料與生活價值的過程。
(photos via LovattRyan , a24 ,QUIET MINIMAL ,Sage Ross ,Daniel Schwen)
延伸閱讀:以現代型豪宅揭開新篇章的舊社會住宅 -雪梨天狼星大樓
延伸閱讀:漆器與現代工藝的跨時空結合 - Garnier & Linker 漆器系列家具
DO UP 軟裝設計公司 致力於將軟裝設計美學帶入空間中。
提供專業價值的軟裝設計服務,藉由具有設計感的訂製家具家飾品,佈置出有質感與功能兼具的空間。
看更多作品|看我們的服務流程|聯繫資訊:02-7728-6213|臺北市信義區莊敬路391巷1號1樓(預約制)
我們都聽過所謂「空間會說話」的形容,卻不是每幢建築或者空間規劃都能讓人感到寧靜。位於韓國蔚山的MIGIUI 便是這樣一座宛如淨土的存在,不以造作吸引目光,也不急著展現風格,而是用光影、動線、材質,默默編織出一個讓人想慢下來、坐一下的所在。MIGIUI 不只是建築,更是一種生活觀的延伸。它把「空間」還給了生活的本質,也讓軟裝設計不只是「搭配」,而成為「表達」的一種方式。從家具到材質、從動線到光影,每一個角落都是一段靜謐的對話,今天就跟著DO UP一起來看看這種這棟回歸自然,並帶領人們打開感知,與自我對話的空間。
|從設計看生活風格:韓國蔚山 MIGIUI 的自然藝境
在 MIGIUI,設計從不是為了張揚風格,而是讓空間悄悄與環境對話。它藏身於蔚山的自然坡地中,建築順著森林延伸,有如樹林中生長出來的一段路徑。建築師 Architect-K(李起喆)以一種極為低限、但富含情感的方式,實踐了屬於土地的「在地美學」,同時注入對於生活的一種想像與期待,在放慢的節奏中,讓空間與時間同步舒展。
|MIGIUI 的沉浸式空間體驗
進入 MIGIUI,宛如踏入一段冥想路徑。蜿蜒的步道串起三個中庭,玻璃牆面通透地讓自然穿越整個空間。內外無界、聲光互融,視線跟著水聲與枝影流動,身心都會跟著放鬆下來。
這種沉浸式的空間,並非光靠人為裝潢堆砌,而是透過自然材質與光影節奏所構築出的氛圍感。將「自然」視為最重要的家飾品,靜靜佈置在每一個角落。不論你坐在哪裡,都能沐浴於自然光與微風當中。
|軟裝即藝術:如何用家具打造空間詩意
MIGIUI 內的家具家飾與空間內部融為一體,偏好自然材質,以原木椅、低座沙發、石材平台質,以原木椅、低座沙發、石材平台,陳設出具有謙卑氛圍的內裝,陳設出具有謙卑氛圍的內裝,而這也正是軟裝設計的靈魂:不是堆疊,而是取捨,經由選擇來表達對於生活的觀點與寄託,空間佈置不再只是機能配置,更像是一場日常的陳列擺設實驗,邀請你用不同角度觀看生活、感知空間的呼吸。
|重新感知自我的設計空間
MIGIUI 的名稱來自韓語「미지의」——意指「未知」。但未知在這裡,不是恐懼,而是一種柔和的開放,一種邀請你回到自己的提醒。在這座空間裡,你會被鼓勵放下既定的步調、習慣的距離,重新用感官去生活:看、聽、坐、感受。
它是一個用建築與空間設計默默說話的地方,也是一個讓人從內在出發的場域。當我們不再被過多的形式所擾,就會更清楚地聽見自己。
延伸閱讀:隱於大地之中的圖書館:KURKKU FIELDS
延伸閱讀:曼谷新藝術地標 「Dib Bangkok」 - 鋼構倉庫的轉生,以現代語言致敬歷史記憶
DO UP 軟裝設計公司 致力於將軟裝設計美學帶入空間中。
提供專業價值的軟裝設計服務,藉由具有設計感的訂製家具家飾品,佈置出有質感與功能兼具的空間。
看更多作品|看我們的服務流程|聯繫資訊:02-7728-6213|臺北市信義區莊敬路391巷1號1樓(預約制)
澳洲最早的殖民區之一 -岩石區(The Rocks),也是雪梨最早開發的地區,保有斑駁的石板街道、砂岩建築是該區的街景特色,此充斥著老倉庫與工人住宅的老城區,經過現代城市的發展後,運用老建築空間進行翻新,重塑成別具特色的藝廊、酒吧或咖啡廳,整個街區呈現懷舊與新潮交融的新穎魅力。而有一幢標誌性的粗獷主義建築也座落於此處,那便是曾經作為社會住宅的-天狼星大樓。天狼星大樓原先為建築於70年代的社會住宅,於去年完成了翻新與升級,除了保留了原有的幾何結構與粗獷風貌,同時以全新的銅材陽台設計,不僅擴展了使用空間,也賦予其現代化的設計元素。如何保留老建築的經典外觀,並且從軟裝設計與內部空間規劃賦予其嶄新功能,今天就跟著DO UP一起來瞧瞧!
|展現前衛美學,模組化設計與粗獷語彙的結合
於天狼星大樓內部,共有79個不同尺寸的公寓格局,由於原先建築目的是收容因為都更計畫而被迫拆遷的住戶們,為因應不同的家庭模式而有了多元化的格局設計。此外,此社會住宅也有著向未來前行的過渡性意義,由當時的荷裔建築師Tao Gofers所設計,以粗獷主義為此建築定調,與周圍街景呈現巧妙的對比,藉由模組化的堆疊與幾何重複元素打造簡潔造型,也與日本代謝主義建築遙相呼應,在當時列為極其前衛的建築設計。
|注入現代樣貌的軟裝佈置與空間陳列
在天狼星大樓荒廢多年後,由開發商JDH Capital購買下來,並邀請當地的建築事務所BVN Architecture、景觀建築工作室360 Degrees,以及英國室內設計師Kelly Hoppen等設計團隊,於2021年啟動了老舊建築翻新計畫。基於想要保留建築原有設計,以及對於其歷史文化意義的尊重,BVN Architecture大幅保留建築原有的模組結構與粗獷元素,於局部進行改造,使其功能性更加符合現代性需求,同時改善了內部的通風與採光設計,於細節處打造出符合現代居住需求的空間。
BVN Architecture在原有的建築基礎上,增設了由銅材質鋪設的「模組艙」(pods),此建材與建築原有的混凝土窗框產生了精緻與粗獷的衝突美學,且擴展了陽台的可利用空間,賦予住戶戶外生活區域。此外,銅材質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有氧化作用,延續了此建築走過時間長河的歷史意義,以及揭開新篇章,敘寫新故事的寓意。
|天狼星大樓的重生與未來發展
翻新的天狼星大樓,內設有75間、26種不同格局的居住空間,一樓增設了Phillip Room共享空間、咖啡廳和小商店等公共設施,將生活機能大幅升級,並回應在地的社區需求。內部軟裝家具家飾也選用了許多現代設計師的作品,造型俐落簡約,並透過溫潤的木材與局部金屬元素,軟化混凝土牆面的剛硬,營造融合了原始與低調清奢的舒適居住環境。翻新後的大樓周邊也增設了行人通道,並優化其動線,讓建築與周邊環境重新建立連結,強化建築與城市之間的開放連通性。
(photos via Bryn Donkersloot)
延伸閱讀:隱於大地之中的圖書館:KURKKU FIELDS
延伸閱讀:曼谷新藝術地標 「Dib Bangkok」 - 鋼構倉庫的轉生,以現代語言致敬歷史記憶
DO UP 軟裝設計公司 致力於將軟裝設計美學帶入空間中。
提供專業價值的軟裝設計服務,藉由具有設計感的訂製家具家飾品,佈置出有質感與功能兼具的空間。
看更多作品|看我們的服務流程|聯繫資訊:02-7728-6213|臺北市信義區莊敬路391巷1號1樓(預約制)
米蘭設計週,是每一年的設計界盛會,今年也不例外,各大精品、家居品牌都會為此展會特別設計展櫃與陳列,發表年度最新的設計單品,時尚品牌的參與也讓展會更加風采多元,整座城市都浸潤於風格與創意的氛圍中。此屆米蘭設計周,開幕日便吸引了高達302,548位來自全球各地的設計愛好者前往觀展,而對於空間規劃工作者、軟裝設計工作者,亦或是樂於變換居家佈置,有商業空間陳列需求的人們來說,是一生中必去的朝聖展會。近年來,米蘭設計周更加關注永續設計的議題,也積極鼓勵各品牌聚焦於此,讓生產流程與家具家飾都能符合環境保護的價值,也預示著未來居家生活空間發展的新面向。
|2025年度備受矚目的空間裝置與展演
愛馬仕於此次展會,展示了透過吹製、套色、層疊與熔融等工法所製作的玻璃工藝,用以作為設計家具的出色元素,藉由多款玻璃花瓶、水瓶的多彩色調,豐富了全新的家居系列。其中由設計師Tomás Alonso設計打造的圓盒邊桌,桌面以日本柳杉製成,弧線設計完美重現日本精湛工藝,桌面可旋轉,賦予單品動態的美學。
來自義大利,在低調奢華風格中,極具代表性的品牌 Loro Piana,此次在展場中,與善用家具來搭建故事的 Dimoremilano 合作,於米蘭總部「Cortile della Seta」創造出一場能讓觀者擁有沉浸式體驗的展場。在具有戲劇張力的空間中,引領觀者在現實與虛構中穿梭遊覽,懷舊的氛圍與再現經典設計的家飾品,無處不彰顯著極緻的品味。
|品牌新作與設計亮點:從家具到生活選物的演進
法國時尚品牌 Longchamp此次與家具設計師 Pierre Renart合作,展出了《Banquette Wave cuir》波浪皮革長椅與《Chaises Ruban》緞帶椅系列兩件聯名設計作品,首度將皮革
與木作家具兩相結合。椅凳的流線木板極薄,得以創造出流暢優雅的曲線,一體成形的動態美感,讓家具富有生命力,也表現出時尚與居家設計相互靠攏,相得益彰的理念。
LOEWE今年是第九度參與米蘭設計展,此次於「Palazzo Citterio」推出令人眼睛一亮的《LOEWE TEAPOTS》展覽,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25位藝術家、設計師、建築師,以嶄新的視角,重新思考並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壺,賦予獨特的設計。此次的展覽著重於日常物件的美學重構,從材質、造型、色調進行顛覆與重組,邀請人們從中獲得對於生活美學的靈感與激撞。
|軟裝選品、配色與擺設的轉變趨勢
從此次米蘭家具展中可以發現,近年來的設計趨勢,已無可避免的將環保材質納為重要考量,並且許多品牌與設計師也為此鑽研於,尋找出環保材質的潛力與可塑性。環保材質不僅僅是在保護我們所居住的地球,同時也保障了居住環境的安全品質。此外,在造型上的流線設計、復古情懷的歌詠、工藝之美的傳承以及色調搭配上的跳脫窠臼,都是愈發重要且極具共識的設計思維。在居家空間中,不妨也試著在大型物件單品上,嘗試選用造型流線感強烈、局部跳色處理,抑或者表現出精熟工藝之美的家具來做妝點,至於商業空間則可以選用材質張力較強,或者設計感更為強烈、馬上就能吸引目光的單品,來烘托整體空間的氛圍與故事性。
(photos via Salone del Mobile.Milano )
延伸閱讀:漂浮於水上的下瀬美術館,映照光影交錯之美
延伸閱讀:曼谷新藝術地標 「Dib Bangkok」 - 鋼構倉庫的轉生,以現代語言致敬歷史記憶
DO UP 軟裝設計公司 致力於將軟裝設計美學帶入空間中。
提供專業價值的軟裝設計服務,藉由具有設計感的訂製家具家飾品,佈置出有質感與功能兼具的空間。
看更多作品|看我們的服務流程|聯繫資訊:02-7728-6213|臺北市信義區莊敬路391巷1號1樓(預約制)
生活中許多地方,都能成為我們培養美感思維的養分,從解讀不同的建築與空間建構的過程與理念,也能讓我們對於軟裝設計或者商業陳列,有更多角度的見解與構思。
美術館,是許多人會前往採集靈感結晶之處,而除了展間內的藝術作品以外,是否曾經嘗試解讀建築與內部空間規劃的語彙呢?今天就跟著DO UP一起來看看這座曼谷新地標:Dib Bangkok,作為老舊建築重建改造的美術館,透露著什麼樣的訊息,又有著怎樣的核心理念,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!
|以當代藝術作為連結泰國與全球的橋樑
Dib Bangkok預計今年底將於曼谷盛大開幕,與以泰國本土當代藝術為核心的MOCA Bangkok不同,Dib Bangkok專注於國際間的當代藝術,期望能成為連結泰國與全球的文化樞紐。Dib Bangkok由泰國富商Osathanugrah家族創辦,作為一位狂熱的藝術收藏家,如今已從世界各地累積多達千件的藝術作品,而為了進一步拓展泰國當代藝術的視野,便有了於曼谷市中心建造一座文化地標的想法,並將此願景交由泰籍建築師Kulapat Yantrasast帶領的建築事務所WHY Architecture操刀設計。
|舊倉庫的重建新生,融合歷史與現代的詩意空間
Dib Bangkok中的Dib,為泰文中表達「原始」或「自然狀態」的字詞「ดิบ」,據此作為美術館建築的核心精神,設計團隊改建了一棟1980年代的鋼構倉庫,並且為了向此建築的歷史記憶致敬,保留空間中原有的工業性結構,比如二樓層的傳統窗框與天花設計,同時注入屬於現代美學的建築設計語彙,使傳統與現代巧妙的交會,締造出新舊合一的嶄新面貌。
|多元展廳呈現豐富藝術收藏
Dib Bangkok內部共有11間展廳,整體以白色與灰色等素色調為主,刻意保留裸露的混凝土牆柱,粗糙的表面透露出原始的美感,並且全室通透無隔間牆面,呈現出最原始的工業風格,寬敞開放的空間也成為展覽中,可以襯托作品的低調純粹背景。建築本有的天窗,將自然光引入三層樓的室內,形塑出靜謐的場域,讓人忍不住在觀賞展品時,陷入與自我對話的沉思中。
|開幕展覽與未來展望:啟動全球藝術交流新篇
Dib Bangkok的園區中,保留了一處寬敞的中央庭院,並於其中建造了一棟由馬賽克磁磚貼附於牆面的錐形展廳,並命名為-教堂,此展廳的周邊環繞著水井,烘托出遺世而獨立的寧靜感。WHY Architecture設計團隊擷取了舊建築中的特色格局,賦予其符合美術館性質的功能分區,同時也拓展人們觀展的另類空間體驗。Dib Bangkok作為曼谷的新形態美術館,期望成跨越傳統框架,為跨文化與跨世代搭建起對話的橋樑。開幕展覽的主題便以-「Invisible Presence」(無形的存在)為主題,匯集200多位國際藝術家的創作,包括泰國藝術家Monthīan Bunmā、韓國藝術家李昢、德國藝術家Anselm Kiefer、波蘭裔藝術家Alicja Kwade等等,為曼谷當代藝術圈揭開全新的篇章。
(photos via Dib Bangkok )
延伸閱讀:漂浮於水上的下瀬美術館,映照光影交錯之美
延伸閱讀:忠泰樂生活!以軟裝注入藝術性,結合策展思維打造質感生活圈
DO UP 軟裝設計公司 致力於將軟裝設計美學帶入空間中。
提供專業價值的軟裝設計服務,藉由具有設計感的訂製家具家飾品,佈置出有質感與功能兼具的空間。
看更多作品|看我們的服務流程|聯繫資訊:02-7728-6213|臺北市內湖區東湖路113巷49弄36號(預約制)
距離東京一小時車程的千葉縣木更津市,有一座結合有機農業、友善畜牧、餐飲、旅宿與藝術等元素的永續農場 - KURKKU FIELDS,靜靜的座落於占地約30公頃的土地上。此農場由由音樂製作人兼作曲人小林武史成立,擁抱環境永續的精神價值,期望創造出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,讓居住於鋼筋叢林的人們能在此體驗回歸自然的田園生活。
而在KURKKU FIELDS的一隅中,有一座「地中圖書館」(Library in the Earth),由皆川明負責設計,注入古人對於晴耕雨讀的憧憬,整體空間規劃以與自然共生共榮為核心精神,帶給人們非日常的閱讀體驗,室內軟裝亦以自然材質為主調,今天就跟著DO UP一起來欣賞這座絕無僅有的地中圖書館吧!
|木質、光影與自然元素的和諧搭配,營造溫潤閱讀氛圍的設計巧思
這座地中圖書館,以泥土飾面鋪設於地板、牆壁與天花板,據此與自然景觀一脈相連,融合於地景中,內部軟裝的材料面以木質元素為主,讓空間氛圍顯得沉靜而適合閱讀。室內空間並無樑柱的元素,轉而於中心天花板開了一個圓形天窗,與外觀的洞穴型態相互呼應。空間內部的天花板跟隨山坡地形呈現自然的高低起伏,天花較矮的空間成為了兒童專屬的天地,而進入到最深處,設置了由書籍圍繞出中心舞台的演講廳,整體空間以書架向上延伸構成空間的主結構,彎曲收斂成漩渦狀,提供天井穩固的支撐,並接收從天窗流瀉而下的自然光,宛如一顆發光的星球。
|書籍、家具陳列與藝術裝置,打造舒適且具美學的閱讀場域
圖書館內的書架木層厚度達40mm厚,一體成形向上延伸至頂部,成為空間最重要的支撐結構,此由木片相互支撐與受力的結構,潛藏著向農業社會互助共好精神致敬的寓意。2023年開放初期,館內便有3000本藏書,並邀請Book Pick Orchestra 主理人川上洋平進行選書,以自然和農業生活為中心,延伸出去還有詩歌、哲學、歷史、宗教、科學和經濟等主題,也有藝術、繪本和食譜。
|尊重自然並思考永續設計如何影響閱讀與生活
潛伏於綠色山丘中的地中圖書館,表現出建築謙虛的融入土地之中的景象,保留土丘植物自由快意的生長,實現人與自然共存的願景。而存在於山丘之下的圖書館,宛如在大地之母的子宮中,孕育著智慧的結晶,建築師設計團隊在思考此建築設計時,堅持把握尊重自然的原則,同時也打破傳統框架,打造出全新型態的閱讀場域。
(photos via Kohei Omachi、Yuka Yanazume)
延伸閱讀:與地景無縫融合,將田園景致盡收眼底的加州住宅
延伸閱讀:GIGI Studio總部 - 翻新辦公室印象,融合博物館概念讓空間充滿美學語彙
DO UP 軟裝設計公司 致力於將軟裝設計美學帶入空間中。
提供專業價值的軟裝設計服務,藉由具有設計感的訂製家具家飾品,佈置出有質感與功能兼具的空間。
看更多作品|看我們的服務流程|聯繫資訊:02-7728-6213|臺北市內湖區東湖路113巷49弄36號(預約制)
|一棟棟多彩方塊,廣島臨海的水上下瀨美術館
在日本廣島臨海,面向瀨戶內海處,水面上矗立著一幢幢多彩方塊,十分引人注目,並也令人好奇,這些建築物是甚麼呢? 在建築上有別於一般的美術館,讓水光倒影為建築作點綴,這便是於2018年為紀念丸井產業株式會社創業60週年而構思的下瀨美術館,於2023年3月正式開館啦!今天就跟著DO UP一起來欣賞這棟絕無僅有的水上美術館吧!
|「在藝術裡欣賞藝術」,建築師坂茂的浪漫設計宗旨
此美術館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——坂茂(Shigeru Ban)所設計,並榮獲了 2024 凡爾賽獎(Versailles Prize)世界 7 大最美美術館的殊榮。下瀨美術館從入口大樓、特別展覽大樓到行政大樓,與海岸線呈現平行排列,外牆統一採用長190公尺、高8.5公尺的「鏡面玻璃屏」連接起來,於靠海一側,設置了幅員遼闊的人工水域,並於水面上安置了8個由彩色玻璃作為外牆的移動型展室。周圍景觀映照於鏡面玻璃上,將瀨戶內海的景致延伸到建築上,大幅度減少了建築物的存在感,達成物景合一的效果。
|弧形鏡面玻璃倒映環境景觀,可移動展室提供多元展覽可能性
下瀨美術館自落成之後,吸引許多人前往參觀,從外觀上看來,美術館由18,000 公分的弧形鏡面玻璃相連起大廳與行政大樓,而在不遠處,亦能看見建築物與海景融為一體的畫面,弧形玻璃將周圍景致反映出來,同時有著線條分割的視覺錯置感,創造出具有現代感的自然和諧景觀。
在內部空間規劃上,採用了大量的木質材料與白色調空間佈置,來增加軟裝設計的柔和溫暖氛圍,讓觀展的人能徜徉於一片寧靜無壓的空間中,將心沉靜下來,欣賞500件來自海內外的藝術品。此外,下瀨美術館最著名的,便是8個「漂浮空間」(展廳),不僅能於觀展時,將海景盡收眼底,夜晚燈亮時,也於水面上營造出奇幻氛圍。此8個漂浮空間展室同時是可移動式的,尺寸均為 10 x 10 公尺,可利用水的浮力來移動,因應不同的展覽需求,排列成7種不同的格局。
|彩色立方體展廳,白天與黑夜盡展獨特風景
如果能到下瀨美術館一遊,會建議下午時分前往,慢慢遊逛到晚間時分,將8個彩色立方體展廳於不同時刻之美,都好好收藏於心裡,夜晚時散發著柔和光暈的展廳,有如環境的燈箱一般,而白天時海面上的展廳倒影,在視覺上塑造出錯視的空間感,下瀨美術館的整體建築在在表露生命體串連與交織,相互產生無聲對話的核心精神,也象徵著藝術品的誕生與生命、自然緊密相依的思維。
下瀬美術館資訊
地址:廣島縣大竹市晴海 2-10-50 (広島県広島市西区商工センター一丁目1番46号)
營業時間:9:30~19:00(最後入館16:30/週一休館)
官網:https://simose-museum.jp/
(photos via Simose Art Museum)
|深入探究漆器材質的潛力,結合現代設計的漆器工藝
漆器工藝是日本源遠流長的工藝文化,來自法國的家飾品牌Garnier&Linker亦鍾情於此種工藝,嘗試將其與現代設計美學予以結合,創造出擁有當代面貌的漆器家飾系列-「KAMI」。Garnier&Linker 是由法國設計師 Guillaume Garnier 和 Florent Linker 共同創立,一直至立於探索稀有材料,以及深研各種領域的工藝技術,每一個設計出來的家飾品,都被視為絕美的藝術品,單一物件也能提升空間軟裝設計質感。
此次的「KAMI」漆器工藝作品,都是在法國的藝術工作室中,以手工小批量製作,藉以確保每一個單品都是獨一無二的,並於其中注入裝飾藝術與雕塑的概念,希望能讓漆器物件展現純粹且富有張力的樣貌。
|「KAMI」系列的創作靈感
「KAMI」系列的誕生,源自於設計師對於漆器工藝長久的喜愛,以及深度的研究,其中受到許多設計大師的啟發,比如曾向日本漆器大師菅原精造學習的 Jean Dunand,以及法國建築師暨設計師 Charlotte Perriand。這些設計大師長年作為法國與日本文化之間的橋樑,將漆器工藝之美傳送到了歐洲大陸,建立起深厚的文化背景與發展的底蘊。
設計師在發想「KAMI」漆器系列之初,深入研究了此製作過程繁複的工藝,不僅練習反覆拋光與塗漆的步驟,並堅持採用從漆樹上所萃取的天然漆料,且按部就班地按照步驟讓汁液蒸發水分,過濾雜質...等過程,雖然十分耗時且充滿挑戰,卻能換來足以跨越時空的美好成果,期許這些漆器家具家飾,不僅能成為空間擺設,也能成為乘載文化故事的載體。
|漆器運用層面的多方拓展
Guillaume Garnier 和 Florent Linke設計出完整的系列家飾品,包含餐桌、櫥櫃、邊桌與燈具...等,這些家飾品多以流暢圓弧曲線為造型元素,藉由圓潤的線條,彰顯漆器反射光線的特質,與此同時,經過反覆的實驗,設計師也創造出具有透明度,能表現浮雕效果的飾面。「我們嘗試漆料的時候,發現圓形形狀能最佳呈現漆的反射與深度效果,尤其在燈光下更為鮮明。」,Guillaume Garnier如此分享。
|引入傳統錫蠟成型技術, NEZU 檯燈優雅誕生
「KAMI」系列中深受喜愛的 NEZU 檯燈,更是結合了另一種日本傳統工藝-錫蠟成型技術,透過錫臘技術敲打出輕薄而曲線優雅的燈罩,燈身以漆器表面予以搭襯,錫臘與漆器擁有不同的光澤調性,對比出詩意的光影對話,造型上保留現代審美的簡約俐落,不失為將傳統工藝材質與現代設計美學巧妙融合的作品,擁有致敬的精神,也為其注入嶄新的生命力。
(Photo via Garnier & Linker)
|位於大安區巷弄中,雙層獨棟建築呈現歐式古宅之美
當你漫步於大安區的巷弄中,也許會經過一間兩層樓的獨棟建築,有著磚紅色的外牆以及擁有歲月肌理的木門,大片落地窗將內景透視出來,散發著南歐地中海的悠然氛圍,讓人忍不住好奇:「難道我來到歐洲了嗎?」
選品店-iliya悄然佇立於此,等候著有緣人推門而入,置身於精心營造的空間中,一一品味來自不同地區,闡述質樸優雅之美的物件,成為許多家具家飾迷的新朝聖地,整體建築的空間規劃,以及空間內部的軟裝設計,都透露出負責人不凡的美學鑑賞力。玻璃窗上的字句:「A space, just like that, comes into being as something that goes back to nature as it is.」源自藝術家 Rei Naito對於空間、自然與生命的詮釋,也成為iliya的核心精神與理念。
|建材選用以天然原始為主調,豐富肌理述說光陰故事
iliya本體建築在用材上,崇尚具有風化痕跡、呈現原始質地的建材,並從世界各處引回了當地的材料,堆疊出歐風古宅氛圍,比如來自法國修道院的淺色橡木地板、比利時老件木門與義大利古老建築的石階,在大片落地玻璃窗前,隨興寫意的放上了石板椅,藉由跨越時空距離的建材,讓心中對於貼近自然的嚮往顯化。
空間內部的陳列擺設,每一處都能成為居家佈置或者商業空間設計的靈感來源,扣回本質為一間選品店的初衷,店鋪中展示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生活器物與家飾品,包含法國 Charlotte Perriand 餐椅、丹麥的 Hans J. Wegner 折疊椅、哥本哈根藝術家 KAARE GOLLES、CHRISTIAN + JADE、KEVIN JOSIAS、MANU BAÑÓ 等...經典家具單品,細細端詳每一個角落,都能從中勾勒出對於理想場域的藍圖。
|家飾、餐具、服飾與自然酒,多元選品寄託理想生活樣貌
iliya 主理人過去曾長時間從事攝影工作,並藉由工作到世界各地旅遊,日月累積出自己對於美學的獨到見解,在疫情期間,獲得了稍稍停下腳步思考的空間,iliya便從此沉澱與醞釀中誕生。從主視覺到 Logo 設計,iliya散發著天然與童真的意象,希望能為品牌帶來一絲稚氣與好奇心,邀請來訪的人跳脫過往的消費經驗,以開放的心態享受多元可能性的組合。
來到 iliya,可以自由在空間中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家飾單品,單椅、設計燈具或者餐桌碗盤擺飾,以及具有簡樸美感的陶藝盆器、花器...等,此外店鋪中也有販售自歐洲開始流行起來的自然酒,在這充滿細膩之美的空間中,覓得與自己頻率共振的物件。
|手作工坊與展覽空間的複合運用,賦予品牌與空間鮮活能量
為了拓展iliya更多元的面貌,主理人不定期會在空間中舉辦手作工作坊如陶藝、花藝或者品酒課程,同時也會結合不同創作類型的展覽,期望能讓不同的元素共同激撞與傳遞不同的美感訊息,不僅讓空間本體,也讓空間中的物件擁有多重定位的彈性空間,在在扣合主理人原初創造出iliya選品店的核心精神。
(photo via iliya)
延伸閱讀:GIGI Studio總部 - 翻新辦公室印象,融合博物館概念讓空間充滿美學語彙
延伸閱讀:室內設計師 Mr Roofpot 的空間佈置美學,以設計家具創造藝文氣息
DO UP 軟裝設計公司 致力於將軟裝設計美學帶入空間中。
提供專業價值的軟裝設計服務,藉由具有設計感的訂製家具家飾品,佈置出有質感與功能兼具的空間。
看更多作品|看我們的服務流程|聯繫資訊:02-7728-6213|臺北市內湖區東湖路113巷49弄36號(預約制)
2025年即將到來,我們該以什麼樣的心情與期待來迎接呢?每一年的年末,色彩界的龍頭Pantone都會為新的一年挑選出新的代表色,也將成為各設計領域思考色彩配置的指標方向之一!而喜歡更換居家佈置以及空間軟裝設計的你們,也不能錯過在家中置入最新代表色的機會,今天就跟著 DO UP 一起來看看2025年的流行代表色 - 摩卡慕斯 Mocha Mousse!
展現低調奢華感,洋溢日常幸福感的摩卡慕斯 Mocha Mousse
對於2025年,Pantone予以寄託的期待是「和諧」與「回歸自然」,希望能用一種色調,鼓勵世人重新定義生活方式,重新將目光定向與攫取生活中的小確幸,因而選出了摩卡慕斯 Mocha Mousse色調,希望能為生活帶來舒適與滿足,並將這種微小而悠遠的幸福感,由個人推展至他人。
摩卡慕斯 Mocha Mousse 作為大地色調的一員,能喚醒多重感官,比方引發食慾,以及舒展身心臥躺大地...等感受,激發人們為生活尋找更加踏實愉悅的途徑,鼓勵世人找到屬於自己的「摩卡時刻」。
2025年的代表色「摩卡慕斯Mocha Mousse」的誕生理念
摩卡慕斯 Mocha Mousse 是一種帶有溫暖色調的棕色,其中帶有淡淡粉紅與紫褐色調,令人聯想到柔軟綿密的巧克力慕絲甜點,慕斯的形象同時帶給人輕盈之感,十分符合近年來輕快與柔和色調受人喜愛的趨勢。
Pantone色彩研究所執行董事Lee Eiseman表示,摩卡慕斯Mocha Mousse色不僅適合採用於棉麻材質,也很適合用於絲質布料,會展現低調內斂的奢華感,帶給感官截然不同的記憶與觸感,並將此色定義為一種『感官暖色』。
軟裝設計也要『摩卡慕斯』一下!
相信大家也很好奇,在空間規劃上可以如何採用2025年的年度代表色呢?有很多種方式都可以將摩卡慕斯Mocha Mousse色運用於空間中喔!如果家中有想要更換的家具家飾,可以試著選用摩卡慕斯色調的款式,作為空間中的亮眼主角,或者在沙發抱枕的款式上,零星選用此色調來做點綴。
由於摩卡慕斯色屬於大地色系,所以在色調上算是十分百搭的,簡單用灰黑白色調作輔助,就能搭配出細膩的質感,此外,在材質上,摩卡慕斯色與金色調配件也十分相襯!如果想要更低調的呈現方式,也可以在藝術掛件上用點巧思,簡單的大地色系畫作,掛置於白牆之上,就能讓視覺感既豐富又和緩舒適喔!如此簡易又實用的佈置方法,趕緊學起來,讓2025年過得如同巧克力慕斯一般,甜蜜又柔軟吧!
(Photo via ad-italia.it,AndreuDisseny,AndreuDisseny,Augusta Art,behance.net,CrossCountry Mortgage,DecorBlissHome,Eftelt. Home decor,Fashion Room Bookstore,Kamil Zerbe,Lilou)
延伸閱讀:得利 Dulux 發布 2025 年度代表色 - True Joy 金盞花黃,為空間注入鮮活能量!
延伸閱讀:現代風格裝潢元素怎樣才夠摩登?解密摩登風格軟裝居家佈置
DO UP 軟裝設計公司 致力於將軟裝設計美學帶入空間中。
提供專業價值的軟裝設計服務,藉由具有設計感的訂製家具家飾品,佈置出有質感與功能兼具的空間。
看更多作品|看我們的服務流程|聯繫資訊:02-7728-6213|臺北市內湖區東湖路113巷49弄36號(預約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