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O UP Décor Planner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服務內容
    • 空間軟裝佈置
    • 空間陳列擺拍
  • 作品分享
    • 空間軟裝佈置
    • 空間陳列擺拍
  • 預約服務
    • 空間軟裝佈置
    • 空間陳列擺拍
  • DO UP 部落格
  • 新頁面
  • 【居家空間擺拍】宜蘭居家空間擺拍
  • 【居家空間擺拍】宜蘭居家空間擺拍
  • 【居家空間擺拍】宜蘭居家空間擺拍

【DO式生活】一起解密這四位偉大的抽象藝術畫家!

10/8/2021

評論

 
圖片
藝術品的擺設經常會是為空間陳列畫龍點睛的要素,身為軟裝師也不能對於藝術完全沒有概念,而不同的藝術品類型、風格也會有其適合放置的空間,挑對了,不僅能展現宅妝設計的功力,也同時宣示著屋主的美學品味呢!以畫作為例,相信許多人都漸漸的對於寫實描寫的畫作興趣缺缺,反而會受到看似隨興,卻又有點不知所云的抽象畫作的吸引,感覺放置一幅抽象畫作在家中,就能立即提升整體氣質!今天DO UP想為大家介紹四位在抽象藝術界有著不容小覷的地位的畫家,讓我們一起來解開他們畫中的秘密吧!

Cy Twombly 1928年4月25日– 2011年7月5日
​

圖片
Cy Twombly可以說是二次大戰後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,作品中富含白色的各種運用,並且善於以潦草的筆跡與塗鴉來表現新型的油畫風貌。Cy Twombly從很早開始,創作的風格便已被當時的藝術界視為大膽之途,由於過於前衛,也曾經不被世人所接受,甚至有人覺得他的作品與小朋友的塗鴉沒有兩樣。
 
從1966年開始,Cy Twombly開始創作挑戰世人審美的「黑板」系列,很少人知道此系列繪畫的過程,其實是由Cy Twombly 坐在朋友的肩上,並請朋友試想自己對於紐約的感受,進而隨意擺動,Cy Twombly便順著這個起伏,在黑板上用白色的線條繪出線條。從此系列作品便可窺知,研究筆觸以及無意識的繪畫,將成為Cy Twombly畫作中永恆的命題。
Cy Twombly的抽象畫作中,並不刻意去探討畫面的空間幻視感,反之著重於精神內在的表現,他時常以歐陸神話、詩歌以及歷史來作為作品的標題。直至若干年後,世人才終於理解到,Cy Twombly以塗鴉的方式來表現繪畫,是因為感受到了繪畫的界線所在,而塗鴉便是他用來突破的手法,藉由毫不掩飾的潦草筆觸,不經意的塗抹與堆疊,直接拋棄了陳舊的寫實技巧......等,都是在向陳腐的藝術觀念提出質問。

Hilma af Klint 1862年10月26日 – 1944年10月21日
​

圖片
若要討論抽象藝術,肯定不能少了瑞典的女藝術家 Hilma af Klint,他的作品中富含宗教的神秘力量,乍看之下會讓人有些困惑,卻有著過目不忘的魅力!Hilma af Klinth從1906年就開始畫抽象畫,原先於美術學院就讀時也只學習肖像與風景畫的他,直到開始步入抽象繪畫,才彷彿找到了自我。
從Hilma af Klint的抽象畫作中,可以看見獨樹一格的色彩運用,以及幾何圖向的排列,充滿了象徵性的符號,需要人們耐心內觀才能意會。Hilma af Klint曾經如此描述他的繪畫過程:「這些圖像直接藉由我的手畫出來,沒有任何草稿只有強大力量指引,連我自己也無法解讀這些圖像。儘管如此我仍致力創作,不改變一絲筆觸。」其實Hilma af Klint繪畫語彙的演變可以從該年代的社會風氣中找到蛛絲馬跡,當時的世界充滿了二元對立的概念,導致Hilma af Klint對於生活產生厭倦感,轉而向精神學、神學以及人類學尋求慰藉,而這些學識涵養也成為作品中的靈感來源。
1880年,Hilma af Klint經歷了巨大傷痛,他的親生妹妹去世了,爾後他便與一群對精神世界感興趣的女性組成了一個祕密團體-The Five,致力於研究科學、神學以及精神的結合,期盼能與靈界進行溝通。自此之後,可以從他的作品中經常看到螺旋圖案,意味著進化的力量,運用黃色來表達陽剛之意;紅色則代表心靈之愛;綠色代表和諧;圓盤元素則象徵團結。

Piet Mondria 1872年3月7日-1944年2月1日
​

圖片
蒙德里安,相信是最熟為人知的抽象藝術家之一,他畫作中的方格、黑線、三原色等元素,也能在當今的建築、家具、平面設計與裝飾藝術中窺見其影響力。「垂直與水平的直線,傳達了兩股對立的力量,無處不在地支配著萬物,相應組成了『生命』。我發現在自然中,若有任一特定面向能達成平衡,必然仰賴其相等的對立面。」此段話來自蒙德里安,也能解釋他貫注於畫作中的核心思想。在觀看蒙德里安的作品時,起初會難以意會其想表達的內涵,但是從美感的直覺上,卻依然能體會這些條線與填色的構成,絕非任意妄為,而是經過縝密的安排與推敲,才能讓畫面達到神奇的平衡與韻律感。
蒙德里安在世時,便提出新的抽象主義,名為「新造形主義」,試圖將藝術與自然形像全然分離,摒棄傳統繪畫中,注重畫面中心的觀念,並且放棄描繪有形物體的造型,轉而運用幾何形像來掌握畫面的構成與物體造型。蒙德里安提出新造型主義的當下,正好與未來主義背道而馳,相較於未來主義試圖表現生活的速度感與動盪不安,蒙德里安轉而在畫面中追求秩序的美好,藉由大小不一的方格、華麗卻有其邏輯性的填色,表達音樂性的韻律感。
1914年,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,蒙德里安也率先提出以藝術宣揚和平的理念,並集結志同道合者,一起簽署反戰的「風格派宣言」,深入了解蒙德里安的背景後,便會發現支撐其繪畫信念的核心力量,也來自其宗教信仰,始終將找尋萬物規則視為使命的蒙德里安,便是利用看似極簡卻帶有音樂性的畫面,來表達他對於世界大同的期待,而畫面中的直線與色塊,實則是表達他對於自然萬物的寧靜崇拜。

Mark Rothko 1903年9月25日-1970年2月25日
​

圖片
今天要介紹的最後一位抽象藝術畫家是馬克.羅斯科,此位抽象藝術家在經過表現主義、超現實主義的洗禮後,掙脫了形式的框架,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色域繪畫風格。
「這是個累贅、蠢動、消費的年代,許多人身不由己地過著這種生活,迫切需要一方寂靜的空間,讓我們紮根、成長。我們得抱著一定能找到希望的信念活下去」。
對於自己畫作中所追求的境界,以及想要表達的核心情感,馬克.羅斯科曾經留下這麼一段話來概述。
觀看馬克.羅斯科的作品,觀者會產生各式各樣的情緒,不安、沉默、憂鬱、平靜、虛無、悲傷、重生......等,相互衝突的情緒也可能在同一時間並存,在內心衝撞後留下深刻恆久的印象。馬克.羅斯科的色域繪畫,善用巨幅畫的特性,一方面呈現莊嚴雄偉感,另一方面藉由將觀者吞沒於畫中的尺寸,來製造沉浸式的體驗,進而與觀者發展出特殊的親密感。對此馬克.羅斯科曾經如此解釋:「畫小幅畫是把自己放在自己的經驗之外,好像從一面立體鏡或縮小鏡來看自己的經驗,畫巨幅的畫,你自己就在裡面,這不是你決定的事。」
從畫面中,我們能依稀看到幾何形體的邊緣,時而銳利,時而模糊,更鮮明的是藉由色彩的微妙變化,所牽動的人的情感,如同一種輻射的力量,緩緩的從觀者周圍散射出去,擁有觸動觀者潛意識的力量。馬克.羅斯科終其一生都在試圖藉繪畫來釋放現代人的精神虛無,藉由對於色彩高度的敏銳,邀請觀者一同進入內觀世界,創造超自然的觀畫體驗,對他來說,是期待作品能不僅超越傳統藝術的定義,同時也不受抽象藝術的侷限,而是將精神內涵的表達視為圭臬。
(photo via Cy Twombly、Hilma af Klint、Piet Mondrian、Mark Rothko )
評論

    文章類別

    全部
    DECO微知識
    Deco私語
    DO式生活
    家飾故事
    空間風格
    設計品牌
    軟裝師的口袋店

圖片
擺拍預約單
佈置預約單
電話:02  7728-6213
地址:114 臺北市內湖區東湖路 113 巷 49 弄 36 號 ( 預約制 )  

​​© 2019 DO UP Décor Planner 大沐空間規劃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  • 首頁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服務內容
    • 空間軟裝佈置
    • 空間陳列擺拍
  • 作品分享
    • 空間軟裝佈置
    • 空間陳列擺拍
  • 預約服務
    • 空間軟裝佈置
    • 空間陳列擺拍
  • DO UP 部落格
  • 新頁面
  • 【居家空間擺拍】宜蘭居家空間擺拍
  • 【居家空間擺拍】宜蘭居家空間擺拍
  • 【居家空間擺拍】宜蘭居家空間擺拍